在博鰲論壇上,兩項關于汽車行業(yè)的重磅消息攜手出爐。“中國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,下一步將盡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特別是汽車行業(yè)外資限制”;同時,“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。”
這兩項關于汽車行業(yè)的重磅消息,直接給資本市場的汽車板塊帶來漣漪陣陣。
其中,A股方面,消息剛一公布,亞星客車等整車企業(yè)早盤便直奔漲停,但股價很快被“市場理性”打壓下來;汽車板塊中表現最為強勢的,當屬汽車配件這一細分品種,包括東安動力在內的零部件類個股都被巨量買單封于漲停。
港股方面則表現得似乎更為劇烈。擁有銷售進口豪華車的汽車經銷商類企業(yè),如正通汽車、永達汽車、中升控股等,都出現股價明顯上漲,其中正通汽車更是大漲超過12%。
其實,A股市場同樣有類似品種,只不過國機汽車因為籌劃重大事項而停牌,因此錯過了這場股價“表演秀”。
兩路徑現身
雖然市場對國內降低進口關稅和放開股比限制都有預期,但在不少業(yè)內人士看來,這次亮相的兩大提法與此前想象中的“預期差”并不完全相同。
一方面,在國內汽車行業(yè)比較競爭力已取得明顯提升的背景下,適度降低關稅此前便被部分人士認為有望成行;
另一方面,此前觀點普遍認為,傳統(tǒng)汽車股比放開時機或還沒有到,因此,國家頂層的這次表態(tài),是超出市場預期的。
無論如何,從目前跡象看,汽車行業(yè)作為******的進出口產業(yè)之一,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,有望成為最先做出產業(yè)變革的行業(yè)。不過同時值得強調的是,從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到主動擴大進口,中國實際上早有安排,與中美貿易摩擦沒有直接關系。
往前回溯,早在今年全國“兩會”上,政府工作報告就已經提出,要擴大電信、醫(yī)療、教育、養(yǎng)老等領域開放,下調汽車、部分日用消費品等進口關稅。
對此人民日報也特意強調:“進一步擴大開放,中國更有自己的堅守,那就是,中國的對外開放步伐有自己的主張、訴求和節(jié)奏,擴大對外開放絕不會以犧牲中國的國家利益為代價。誰也不能指望今天的中國會在外部施壓下無節(jié)制、無原則地門洞大開。”
降低關稅的結構性影響
進口汽車的稅通常由關稅、消費稅和增值稅三部分構成,三者共同成為決定一輛進口汽車最終完稅價格的重要因素。
但整體來看,進口關稅下調對國產高端車的影響相對更大。
根據東北證券測算,進口車關稅若從25%逐步下降到5%時,C級車的價差比會明顯降低,而B級車和A級車的價差比相對變化較小。因此,進口C級車關稅下調,對國產高級轎車影響較大,進口A級車和B級車對國產A級車和B級車直接影響較小。
然而硬幣總是有兩面性。對于購買者而言,C級車的降價,必然會對B級車產生擠出效應,從而帶來自身銷量的相對提升。
當然,進口車關稅有望降低,進口車市場的龍頭企業(yè)將率先受益。
國機汽車占據進口車20%以上份額,代理品牌以捷豹路虎、大眾、福特、克萊斯勒、保時捷為主,2017年新增美系林肯北方市場和特斯拉全系。
另一家經銷商龐大集團成功蹭了熱點。消息傳出后,龐大集團股價昨日盤中迅速飆升5%。不過隨著市場走向理性,加上高管的減持計劃懸頂,最終僅收漲了2.6%。
實際上,整體而言,業(yè)內人士的普遍觀點是,在當前背景下,逐步降低進口車關稅,對國內自主車型和合資車的影響,都已經不會太大。
從趨勢性來看,在全球化背景下,降低關稅其實是大勢所趨。而經過多年發(fā)展,國內已經培育起自主品牌較為強勢的多家整車企業(yè),包括上汽集團、廣汽集團、長城汽車、吉利汽車等。這正是中國汽車產業(yè)已經敢于“迎敵”的底氣之所在。
以上汽集團為例,從2017年公司年報來看,公司實現整車銷售693萬輛,同比增長6.8%,比市場增速3.3%高出1倍多,整體呈現出合資自主兩翼齊飛的發(fā)展狀況。
合資方面,去年公司三家主要合資公司市場表現強勢,年銷量均超過200萬輛。上汽大眾銷量206.3萬輛,銷量在國內乘用車市場************;上汽通用200萬輛,首次突破200萬輛;上汽通用五菱215萬輛,整車銷量排名************。
自主方面,上汽自主乘用車榮威和名爵銷量52.2萬輛,同比62.27%,增長迅速;上汽大通銷量超過7.1萬輛,同比增長54%,自主品牌新增銷量22.7萬輛貢獻集團增量的51.6%,成為驅動增長的新引擎。
正是這種底氣,上汽集團股價在4月10日來了一個金針探底。其背后的邏輯脈絡便是:開始階段,市場對公司會受到進口車關稅下調沖擊預期心存擔憂;但是擔憂過后很快恢復市場理性,資金反而逢低買入,從而助推了公司股價的回升。